孤独症精准靶向经颅磁刺激技术点亮“星”希望

时间:2024-04-02 编辑:瀚翔脑科学 浏览数:5013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

教育康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最主要的治疗干预方法。比较有循证依据的是以功能为取向的教育康复技术方法。较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发展理念下的教育干预技术(如地板时光、关系发展介入、丹佛模式以及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结构化教学、图片交流系统等)和以应用行为分析(ABA)为基础的行为教学技术。传统的教育康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反馈。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人们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日益提升,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且开始应用于自闭症的干预治疗——大量研究及临床数据表明一些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对于孤独症具有一定治疗潜力。


Part01 孤独症精准靶向经颅磁刺激技术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性神经电生理技术,近十年来在神经与精神病学的治疗中有较大的进展。经颅磁刺激可作用于患者异常的微型柱结构,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并提高皮层区域的连通性,从而改善患者因皮层兴奋/抑制性失衡所致的临床表现。作为临床治疗新方向,TMS无痛、无创,且不良反应少,为治疗孤独症提供了新选择。

电子科技大学段旭君教授团队运用精准靶向经颅磁刺激技术通过构建孤独症患儿个体脑影像模型,精准地将经颅磁刺激脉冲作用于孤独症社交障碍环路个体靶点上该技术在国际上属于首创(专利号:ZL 2018 1 0125830.5)。研究显示,相比于传统靶点定位的经颅磁刺激,影像导航的精准靶点刺激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语言、睡眠等有显著的改善。目前已经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成都天使儿童医院,澜森儿童发展中心,五彩鹿儿童康复中心,遂宁残疾人康复中心(阳光康复),遂宁小手掌等康复机构设立治疗点,为数百位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先进有效的康复治疗,得到了临床医生以及患儿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治疗展示






Part 02 临床案例分享:小川(化名),男,四岁


01 治疗方案及疗程

1.一个疗程共计20次,每周5次(工作日),持续4周;

2.每次治疗由3个刺激段构成,每个刺激段持续时间40秒,休息间隔分别为10分钟与20分钟。总时长共计30分钟;

3.两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刺激靶点分别为位于左半球与右半球社交障碍环路。


02 治疗前后评估对比

家长反馈:3次治疗后,即可观察到有所改善——妈妈反馈讲话比平时多了。随着治疗次数的进一步增长,孩子与人互动多了,沟通交流得到明显改善。

量表评估对比:社交改善,语言能力提高




脑电图对比:大脑灵活度提升



分析:样本熵代表信息的复杂程度,红色代表值较高,蓝色代表值较低。该患者经过20次治疗后,大脑灵活度提升明显,更趋近于普通小朋友大脑值。



分析:PLV网络表现各个脑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两个节点之前有连线表示两个节点对应的脑区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该患者经过20次治疗,长连接明显增多,短连接减少,表明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


眼动数据对比:主动眼神改善



分析:热点图反映了受试者在治疗前后对于不同刺激材料注视时长的变化情况(热点图的颜色越深表示对该区域注视时间越长,若某张图无热点则表明受试者在眼动数据采集时没有注视该图片)。治疗后受试者对包含玩具的社会性图片中的人脸注视时长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