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客中国·科研】赵颖俊: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策略探究

时间:2024-08-08 编辑:瀚翔脑科学 浏览数:1993


2024年8月7日晚20点,厦门大学医学院赵颖俊教授作为脑客中国科研第154位讲者为大家带来主题为《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策略探究》的报告。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视频:



1、阿尔兹海默病概述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受到脑客中国的邀请。


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阿尔兹海默病免疫治疗策略的一些前沿进展。首先是阿尔兹海默病的概述,阿尔兹海默症是在1906年,德国的神经科学家Aloysius Alzheimer博士首次发现并命名的。阿尔兹海默症最主要的一个临床症状就是认知功能的损伤,主要表现在中后期就是痴呆的症状,同时还有冷漠抑郁、交流障碍等其他临床问题。



AD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元内的纤维缠结,它主要是由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还有细胞外的淀粉样斑,由β-淀粉样蛋白(Aβ)组成;从细胞层面来说,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大脑当中存在胶质细胞的增生,主要指的是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增生。


不管是有毒蛋白的聚集或是胶质细胞的增生,他们最后会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AD患者大脑的萎缩。AD患者脑萎缩的原因其实非常明确,就是因为他大脑当中的神经元死了,并且丢失了。



然后这边给大家再强调一下,就是阿尔兹海默病不能等于痴呆。要确诊阿尔兹海默病,除了要具有之前说过的临床症状,还必须得同时具有Aβ和Tau的病理特征。如果没有这些证据,就不能称之为阿尔兹海默症,只能称之为疑似阿尔兹海默病,或者叫临床阿尔兹海默症。



2、治疗及发病机制


目前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AD药物主要分为三类,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调节剂和Aβ单抗药。这三类药物它们的作用机理是不太一样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提高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平;NMDA受体调节剂能够减弱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毒性;Aβ单抗药主要是减少Aβ病理,清除淀粉样斑,实现缓解认知衰退。



虽然作用机制不太一样,但在临床上这三类药物都显示出了对认知衰退缓解的作用,都能够不同程度上缓解AD病人的认知衰退,但是这些药物仅仅能够缓解认知损伤,不能够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


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可能原因首先是散发性AD发病机制不明。 解决方案是利用新模型(人源化小鼠、非人灵长类动物、人脑类器官等)、新技术(多组学等)系统深入阐明机制,寻找关键靶点。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认为这些药物目前都没有哪个药能够阻止AD患者大脑当中神经元死亡。第三个可能原因是干预时间有可能过晚。因此对AD的干预或者治疗还是比较依赖于对AD的早期诊断。  


要探讨AD的治疗策略,我们首先还是对AD的发病机制有所了解。AD发病机制假说其实有很多,最主流的还是Aβ级联假说,其次还有Tau蛋白假说、炎症假说等等。今天我们的报告主要是集中在Aβ级联假说和Tau蛋白假说。





以上为本期直播部分内容,观看本期及往期完整视频内容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扫描二维码

观看完整视频



END

点击此处,观看最新直播及回放。



往期精彩节选

周东升:抑郁症神经调控进展及思考

周昌松:大脑的分层模块化组织-分离,整合及其在个体认知能力中的平衡

田仰华:焦虑抑郁的神经调控研究